
普洱茶品牌隸屬于云南省普洱茶協會,法人代表是張寶三,發源地在云南,創立于2010,主營行業餐飲行業、食品飲料、醫療保健、茗茶、酒飲沖調、保健食品、綠茶、茶葉、茗茶、名茶。
屬于紅茶,因產地舊屬云南普洱府(今普洱市)而得名。現在一般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,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,經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。外觀顏色為棕紅色,內質湯色澤濃郁明亮,香氣獨特,口感醇厚甘甜,葉底棕紅色。有生茶和熟茶,生茶自然發酵,熟茶人工成熟。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普洱茶區別于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,香陳九萬芳蘭氣,品嘗千年普洱情。普洱茶是一種可入口的古董。與其他茶不同,普洱茶的陳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升值。
云南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,全國乃至全世界各種茶葉的根源大多在云南普洱茶產區。普洱茶有著悠久的歷史。早在3000多年前武王伐周時期,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把茶獻給了周武王,但當時沒有普洱茶這個名字。元朝有一個地方叫步日部,后來寫成漢字,變成了普耳(當時耳沒有三點水)。普洱一詞首次出現在這里,從此在國內外聞名,直到明末才改名為普洱茶。1700多年前的農歷7月23日,三國時期的武侯遺種開啟了普洱茶話。茶山有茶王樹,比五山獨大,本武侯遺種,至今夷民祭祀。(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)。
新中國誕生后,云南茶葉獲得新生。1951年,全省成立了茶葉科研機構。截至1958年,全省茶園面積已達46.6萬畝,茶葉產量已達18萬畝。然而,發展的良好勢頭卻被大躍進打亂。由于追求高指標、盲目指揮、強行采摘和再采摘,茶樹受到了極大的破壞。1966年的1966年,云南茶葉仍只有19萬份。1976年文革結束時,茶葉發展緩慢,面積127萬畝,產量僅32萬負。
改革開放后的1990年,茶園面積240萬畝,1998年產量155萬,出口20多萬,創匯2250萬美元,創造了云南茶史上最大的輝煌。ctc紅茶、普洱茶、花茶、速溶茶、名特茶、藝術茶等。普洱茶也迎來了另一個輝煌時期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1975年,云南開始生產普洱熟茶。
普洱茶產地
普洱主要產于云南勐海、勐臘、普洱市、耿馬、滄源、雙江、臨滄、元江、景東、大理、屏邊、河口、馬關、麻栗坡、文山、西邊、廣南、西雙版納、貴州盤縣、榕江、廣西扶綏、昭平、福建南靖、廣東乳源、連山、茂名、海南昌江、瓊中、樂東、保亭、陵水。亞熱帶、熱帶山地森林,海拔1200~1400米。也分布在越南北部、泰國、緬甸和印度。稀有種。野茶樹(包括栽培野茶樹)又稱普洱茶,分布在云南南部和海南。其中,云南有1800多年的茶樹王。雖然當地已采取措施保護大型植物,但植物仍受到人為干擾。如果不加強管理和保護,就有被摧毀和死亡的危險。隨著云南人口的增加,天然森林急劇減少。與此同時,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有很多人上山采野茶,野茶樹也在減少。
著名的茶山寨子:景谷、易武、游樂、布朗、班章、南糯、勐宋、景邁、邦扭、千家寨、鎮遠、無量山、勐庫。
2008年5月13日,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2008年8月5日,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員會于2008年8月5日批準了2008年第10號(第123號)。








